资讯>行业动态>汽车人才供需错位,真的无解吗?> 正文

汽车人才供需错位,真的无解吗?

2025/9/21 10:17:48

据工信部此前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专业人才缺口将高达103万。脉脉高聘发布的《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洞察》更精准揭示,2025年1-5月,智驾和机器人领域多类核心技术岗位缺人。其中,仿真应用工程师的供需比仅为0.58,约相当于2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在人才紧缺岗位中,算法类最为突出,自然语言处理(0.65)、大模型算法(0.71)、AIGC算法工程师(0.72)、自动驾驶算法(0.79)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8。

一组组反差强烈的数据,揭开了汽车产业转型期人才供需错位的严峻现实。在燃油车时代,汽车产业的人才结构相对稳定,机械设计、发动机研发、传统汽修等岗位构成了人才需求的核心框架,高校与职业院校的培养体系也与之高度适配,供需两端维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但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汽车产业完成了从“机械硬件主导”到“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变,这种平衡逐渐被打破,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愈加明显。


汽车人才供需错位,真的无解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期,上海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李丕毅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直言,由于汽车产业自身在持续迭代,市场需求也在动态演进,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预计会持续存在,很难彻底根除。

错位之象:技能迭代与岗位更迭的双重冲击

汽车产业从“机械时代”向“智能电动时代”的跨越,正让人才供需的错位从“隐性”变为“显性”,这种错位既体现在技能需求的转向,也凸显于岗位需求的动态变化,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之一。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普及,技能需求的天平逐渐倾斜。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取代发动机成为核心部件,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成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技能需求呈现出鲜明的“跨界融合”特征。

举例来说,一名优秀的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还需熟悉汽车动力学、传感器技术等汽车领域知识,甚至要具备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实操能力,这种“复合型技能”需求让传统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应对。

职教圈同样如此,李丕毅表示,随着行业产业的深刻变革,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愈发凸显。过去,培养学生掌握汽修核心技能,基本就能满足岗位需求,让他们顺利胜任工作。但如今,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核心技能已逐渐弱化,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编程等新兴技术,成为当下人才培养中更关键、更核心的能力要求。

1/1

继续阅读
首页 找车 4S店 综合 团购 降价
违章查询  网站导航
触屏版   |   电脑版

©2025千度车讯网http://auto.qianducx.cn All Rights Reserved